随着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在2025年1月30日相继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10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全年经营成绩单已全部出炉。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下,这些公司的业绩表现依旧呈现分化趋势,其中8家公司实现盈利,2家公司则陷入亏损。与2023年相比,盈利公司数量有所增加,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业绩对比变得更为复杂。
业绩分化,新会计准则影响显现
根据各家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2024年,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中银三星、建信人寿、交银人寿、中邮人寿、招商信诺、中荷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9.31亿元、8.86亿元、4.9亿元、2.21亿元、9.97亿元、91.88亿元、5.36亿元、1.86亿元。而光大永明、中信保诚则分别实现净亏损17.27亿元、17.6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会计准则的调整对保险公司的业绩产生了显著影响。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等公司均在2024年实施了新保险合同准则,这使得它们的业绩表现与以往年度存在不可比性。新会计准则更加注重保险合同的实质和经济现实,对保险公司的收入确认、准备金计提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信保诚在2024年11月曾表示,目前正积极推进新会计准则在公司的落地。该公司当时指出,按新会计准则计算,公司持续实现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已与2023年全年利润持平。然而,中信保诚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却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亏损31.99亿元。这一巨大反差凸显了新会计准则对保险公司业绩的显著影响。
薪酬披露引关注,中荷人寿居榜首
除了业绩表现外,各家保险公司披露的最高年度薪酬情况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除了中信保诚之外,有9家保险公司披露了报告期最高年度薪酬情况。其中,中荷人寿以403万元高居榜首,显示出该公司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和吸引力。工银安盛的最高年度薪酬为253万元,招商信诺则披露了250万元-350万元的区间范围。其余各家保险公司的最高年度薪酬均不超过200万元,且差距不大。
人事变动频繁,高管团队大换血
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对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进行了调整,使得高管团队呈现出大换血的态势。
2024年4月,薛亚芹获批出任农银人寿董事长。她此前在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担任总裁一职,拥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5月,王都富获批出任工银安盛董事长。他此前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总行总经理级),对银行业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
除了董事长调整外,工银安盛总裁吴茜也在2024年12月辞去该公司董事职务,并在2025年1月卸任工银安盛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及境外投资业务行政责任人。去年4月,就有消息称吴茜拟任工银理财董事长。这一人事变动无疑将对工银安盛的未来发展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2024年8月,光大永明人寿总精算师张晨松获批担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接替当年3月卸任的刘凤全。然而,仅仅过了4个月,又有消息称光大永明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强卸任。虽然光大永明人寿并未公开披露这一信息,但该公司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以及新闻照片均显示,孙强已卸任光大永明人寿党委书记一职。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使得光大永明人寿的高管团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同样在2024年8月,邱智坤获批出任中银三星总经理一职。他此前曾在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新加坡分行担任行长职务,并曾任中银香港副总裁、中银集团保险执行总裁等职。邱智坤的加盟无疑将为中银三星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战略思路。
2024年12月,李存强获批出任中信保诚董事长一职。他此前曾在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保险公司担任高管职务,拥有丰富的保险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李存强的到来将为中信保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展望未来,银行系寿险公司将继续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挑战。一方面,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对保险公司的业绩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竞争加剧,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赢得市场份额。
同时,银行系寿险公司也面临着诸多发展机遇。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保险公司可以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总之,2024年对于银行系寿险公司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些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监管政策挑战;同时,也需要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并拓展市场空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