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中国网
多轮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成效如何?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2025年外部风险对我国国际收支有何影响?央行为何停止购买国债?今年是否会增加国债的买卖规模?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14日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回应了相关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先后四次实施了比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助力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结构上,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户,以及对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传导上,疏通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明示了主要政策利率,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治理资金空转,大力整改手工补息,优化对公存款、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自律管理。
汇率上,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采取公开宣示央行立场、用好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等一系列有力措施,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宣昌能表示,按照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求,人民银行今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突出强调有力、有效、精准、灵活等要求,对调控区间的把握偏向宽松一些,也会根据年中经济运行情况持续不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19年底以来还持续降准降息,累积效应使得社会融资环境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
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还将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科学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宣昌能指出,2024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多因素推动美元指数动荡走强,中国外汇市场表现出非常好的韧性,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呈现双向波动态势,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了基本稳定,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是比较好的,为中国自主实施货币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稳经济、稳外贸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一段时间,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上升,但中国的经济基础坚实,经常账户保持顺差,跨境资本流动自主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市场有韧性,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了确定性和有力支撑。
下阶段,将继续综合采取措施,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预期,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发布会上表示,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中,国债代表国家信誉,没有信用风险,所以国债被认为是一种安全资产。
但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的利率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这个波动会比较大,所以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因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来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资本市场既是信心的“风向标”,也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央行推出的支持资本市场两项工具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上市公司和行业机构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策购买股票的时机和规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选择功能。
在股票市值被明显低估时,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和证券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将有足够意愿运用两项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资金去回购或增持股票。
人民银行将根据前期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工具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增加投资。
附: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 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