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交所披露,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坤新材”)科创板IPO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公司拟募集资金12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集成电路前驱体二期项目、SiARC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集成电路用先进材料项目。
据招股书介绍,恒坤新材是中国境内少数具备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关键材料研发和量产能力的创新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报告期内,恒坤新材自产产品主要包括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主要应用于先进NAND、DRAM存储芯片与90nm技术节点及以下逻辑芯片生产制造的光刻、薄膜沉积等工艺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境内12英寸集成电路用光刻材料与前驱体材料市场目前主要由境外厂商占据,但恒坤新材已经在关键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公司的SOC、BARC、KrF光刻胶、i-Line光刻胶以及TEOS均已实现量产供货,展现了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从营收情况来看,据招股书披露,恒坤新材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1亿元、3.22亿元、3.68亿元,净利润则依次为2656.4万元、9972.8万元、8976万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67.56万元、9103.5万元、8152.78万元。从财报数据上来看,恒坤新材近年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净利润虽有所波动但仍保持较高水平,体现了公司稳健的经营能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恒坤新材始终聚焦于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发及其在客户端的应用拓展。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战略部署上,公司展现出较强的执行力。报告期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2,999.31万元、4,274.36万元、5,366.27万元及3,515.51万元,各期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21.25%、13.28%、14.59%及14.78%,彰显了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持续加大投入趋势。
然而,在恒坤新材稳健推进技术研发的同时,其客户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恒坤新材在报告期内披露,其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持续高企,分别为99.40%、99.22%、97.92%和97.35%,显示出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的特点。由于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领域,且下游客户主要为晶圆厂,这一行业集中特性直接导致了公司客户结构的集中。未来,若公司现有主要客户因发展战略调整、经营不善、受产业政策调整影响、行业竞争加剧或遭遇突发事件等原因导致业绩下滑,并因此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金额,而公司又未能及时开拓新客户或获取其他应用领域的订单,那么这种大客户集中的状况将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构成不利影响。
此外,恒坤新材作为高科技材料生产商,其原材料如树脂、添加剂及关键设备如光刻机、缺陷扫描仪等高度依赖进口,易受国际贸易形势波动影响。为降低供应链风险,公司积极采取技术转让与自主研发并举的策略,推进光刻材料核心原材料树脂的国产化应用。然而,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无疑给恒坤新材的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带来了挑战。一旦关键原材料和设备供应紧张甚至断供,将直接制约公司的技术升级和产品交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