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10月10日消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维格(Philip H. Dybvig)获得这一奖项,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据悉,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642万人民币)的奖金。
诺贝尔奖委员会称,今年的经济学奖得主显著提高了我们对银行在经济中(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所发挥作用的理解。他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为什么避免银行倒闭至关重要。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写道:“现代银行业研究阐明了我们为什么要有银行,如何使银行在危机中不那么脆弱,以及银行倒闭如何加剧金融危机。这项研究的基础是由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在1980年代初奠定的。他们的分析对于规范金融市场和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使经济得以运转,储蓄必须用于投资。然而,这里存在一个冲突:储户希望在出现意外支出时可以立即提取资金,而企业和贷款人需要知道他们不会被迫过早偿还贷款。在他们的理论中,戴蒙德和迪布维格展示了银行如何为这一问题提供最优解决方案。通过充当接受许多储户存款的中介机构,银行可以允许储户在他们愿意的时候提取现金,同时也向借款人提供长期贷款。
不仅如此,他们的分析还阐述了,同时经营这两项业务如何使银行容易受到有关它们自身即将倒闭的谣言的影响。如果大量储户同时跑到银行取钱,谣言可能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挤兑发生,银行倒闭。这些危险的情景可以通过政府提供存款保险和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来防止。
戴蒙德演示了银行如何发挥另一项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许多储户和借款人之间的中介,银行更适合评估借款人的信用度,并确保贷款被用于良好的投资。
本·伯南克分析了1930年代的大萧条,这是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此外,他还指出了银行挤兑是如何成为危机变得如此严重和持久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当银行倒闭时,有关借款人的宝贵信息就丢失了,并且无法迅速恢复。社会将储蓄用于生产性投资的能力因此被严重削弱。”
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Tore Ellingsen表示: “获奖者的见解提高了我们避免严重金融危机和昂贵救助的能力。”
据诺贝尔奖官网,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Sveriges Riksbank)设立了纪念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经济学奖。该奖项是根据诺贝尔基金会在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周年时收到的一笔捐款而设立的。
官网显示,诺贝尔经济学奖自1969年至2021年期间共颁发了53次,有89名获奖者。尽管诺贝尔经济学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诺贝尔奖,但自设立以来,一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按照与1901年以来的诺贝尔奖相同准则颁发。
值得一提的是,伯南克曾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担任美联储主席。
2006年,执掌美联储长达19年的传奇人物格林斯潘卸任,伯南克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由此,伯南克曾领导美联储应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
在学术研究上,伯南克最大的贡献有两个,一是对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史研究,二是对“金融加速器”的理论探讨。
伯南克最感兴趣的研究项目,就是20世纪20~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而且在他于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美国又经历了大滞胀时代。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用了严厉的货币政策,才使美国经济避免被通胀吞噬。这也进一步促使伯南克持续研究大萧条和货币政策。
在宏观经济学中,对大萧条的解释一直被视为“圣杯”。在伯南克之前,已经有很多著名学者对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例如,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大萧条的产生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货币主义者则认为,大萧条源于货币供应量的崩溃。伯南克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以上这些观点的综合。与货币主义者的观点类似,伯南克认为大萧条的发生确实是源于流动性紧缩,但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却是当时存在的金本位制度。正是金本位制度的固有缺陷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黄金盈余国对黄金流入进行冲销,从而引发了货币收紧。而这种货币的紧缩又通过金本位制度传导到了全世界。伯南克在书中援引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了越早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从大萧条中复苏越快,从而反证了金本位制度的存在乃是大萧条的根源。当然,除了需求方的因素外,伯南克也讨论了供给因素的影响。他着重分析了工资刚性的重要性。他认为,由于民众对政府的巨大压力,政府不得不通过行政政策维持一个较高的名义工资,而这显然会造成更多失业,让大萧条持续更久。
伯南克写了一系列关于大萧条的文章,后来结集成书,就是《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围绕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是经济学界研究大萧条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