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午盘,30年国债指数ETF(511130)盘中持续震荡,截至当前,上涨0.05%,成交额破9亿元,换手率41.25%,交投活跃。
相关机构发文表示,2024年以来,债券市场出现较长时间的单边行情,在此期间,央行始终对相关风险的积聚过程保持关注,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控。8月以来,调控方式再度升级见效,但随着利率水平上行至一定点位,且央行行长近期在央视专访中提及“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增强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引发市场对监管调控就此止步、长债下行空间打开的联想。
近期债券市场波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4月初-5月末):央行完全采取预期管理的方式影响市场。在这一阶段,央行主要通过公开渠道表达对长债利率看法,从而对市场进行提示引导。其表态从“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逐步升级到了“防止利率过低,内卷式竞争加剧或者资金空转,物价进一步降低,陷入负向循环”、“长债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在债市高位接盘,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很大”等等。
从市场反应来看,以10年期国债活跃券为例,央行第一轮表态效果持续约5个交易日,利率上行1.4BP,此后出现加速下行,9个交易日内下行超7BP;因此,对利率风险进行更大力度的提示,利率在5个交易日内上行约13BP;接下来,伴随市场一致将央行合意水平锚定在2.3%附近,利率走出了历时20个交易日的窄幅震荡行情,期间利率仅下行2.5BP。
阶段二(6月-7月):央行通过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升级预期管理威慑力度。由于市场前期对央行调控仅停留在“喊话”层面产生了较强的学习效应,尽管央行通过公开渠道不断进行风险提示,市场仍在5月28日下行突破2.3%预期合意水平关口,央行随即表态“如若集聚风险较大,必要时会考虑卖出国债”,在陆家嘴论坛的主旨演讲中也明确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将国债买卖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但由于市场结合央行长债持仓情况、对相关操作开展的可行性和冲击力存有较强的侥幸心理,利率再次开启了一轮较为顺畅的加速下行,此后20个交易日下行约9BP。
进入7月,央行公告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及设立临时正逆回购操作,从“喊话”转向第一阶段行动。市场对新设工具的威慑表现出避险情绪,利率在6个交易日内上行8.5BP;但随相关工具没有实际落地操作、且央行在7月下旬全面降息、商业银行同步调降存款利率等,市场再度开启过热行情。
尽管期间央行通过减免MLF质押品调节市场供需、相关金融媒体机构明确提示“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反映的更多是长期经济走势,要采用跨周期的视角评估”、“本轮长债利率的持续下行,已经包含了对本次降息的预期,甚至有明显超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行,并不代表长债收益率下行空间打开”等等,市场对相关举措和提示反应平淡,先是一致预期前期合意锚点随政策利率向下平移10BP、后进一步认为央行已默许利率保持下行趋势。至8月2日,10Y国债活跃券盘中到达2.11%,过去20个交易日下行幅度超18BP,市场情绪趋于极致。
阶段三(8月以来):央行对二级市场供需进行直接调节、并配合自律调查等其他手段。8月5日起,央行通过集中供给卖盘的方式首次直接对二级市场供需进行调节,同时对部分机构在国债交易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开展调查、将“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纳入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在升级的监管组合调控下,10Y国债活跃券6个交易日大幅上行超12BP,市场此前用以进行政策对冲的7年期品种也同样出现调整。最近一周,随着利率水平上行至此前预期的央行合意区间、央行行长在央视专访中提及“研究储备增量政策举措”等,市场推测监管调控或将转弱,做多情绪再度升温,但从机构实际交易情况来看,双方博弈仍在继续。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