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震荡、大盘围绕3000点激烈角逐的当下,红利资产成为了诸多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它是如何在这几年内脱颖而出的?
一方面,时势造英雄。
借鉴日本经验,尤其是90s的日本,和我国当前的宏观背景颇为相似,比如:外部都面临着经济和技术的围堵、国内都在降杠杆、消费者心中都有一定的“疤痕效应”……
而在这段时间内,日本高股息资产却表现优异,与日经225指数形成鲜明的对比。
虽不可简单的线性外推,国内情况比之90s的日本也要好许多,但“三人行必有我师”,日本当年的历史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当前的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另一方面,投资者风险态度趋于规避。
霍华德·马克思将投资者对波动风险的态度分为两类:风险容忍和风险规避,而表现在投资操作上,风险容忍会导致投资者放松警惕、追名逐利,此时波动较大的成长类资产表现较好;反之,风险规避则会使确定性较高的资产脱颖而出。
2022年之前,以新能源、医药等为首的成长类资产表现较好,投资者也十分相信它们的成长性,以至于短期内透支了未来多年的预期,随后诸如产能过剩、集采等的消息纷至沓来,走势急转直下,很多投资者在遭到“背刺”后开始拥抱红利。
总而言之,红利资产之所以能在近两年“一枝独秀”,可能并不是简单的市场所传的“资金抱团”所致,而是宏观、情绪和资金等多重因素导致,这也就一定程度上能打消诸位对其“交易拥挤”的顾虑,也就是说,在经济彻底完成转型之前,红利资产可能都有资产配置价值。
那么市场中关于红利资产的标的这么多,哪一个才是我们的“菜”?分红足够多、行业较为分散的中证红利ETF(515080)或许是理想的配置工具,不仅前些年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均超过4%,成分行业还分散到银行、煤炭和交运等,或可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安全垫”。
来自:剑诚笔记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