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关注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2023年比亚迪400万的销量目标?有可能实现么?

2022-09-14 09:47:23
小小新新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自从8月30日,比亚迪半年报业绩会过后,关于比亚迪2023年销量目标400万辆就开始在市场上广泛流传。

面对400万辆这个数据,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看法。

大部分主机厂的兄弟们认为:“自主品牌这20年来,不都是各领风骚3/5年么?”,“这一波比亚迪站在了新能源的风口上,以后什么变化还不知道呢?”,“400万辆?这也太夸张了吧,快超越巅峰时期的南北大众了!怎么可能?”

很多新势力的死忠粉丝或者自媒体说:“比亚迪要真到400万了,这也很恐怖呀!蔚小理现在的增长也被动呀!涨得慢就是掉队了呀!”

很多传统品牌的NC粉丝说:“2022年将创造比亚迪股价的十年大顶,2023年将创造比亚迪销量的十年大顶!”

那么,到底单一品牌年销350-400万意味着什么?

未来几天,我们从三个维度来详细聊一聊,比亚迪究竟有多大的概率能够实现350-400万的销量目标?

第一个维度:从历史销量的维度,参考2012年-2021年这10年的销量和市占率来看400万年销量意味着什么?

第二个维度:从新能源渗透率的维度,来看一看未来一段时间里,到底会是什么样的车型热销?

第三个维度:从爆款矩阵的维度,来看一看比亚迪实现400万辆的概率有多大?

今天,我们聊第一篇:从历史销量的维度,来看一看400万年销量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看图中国市场2012-2022年1-8月的乘用车销量数据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开始进入加速向上增长的态势,直到2018年达到巅峰时期的2376.4万辆,开始冲高回落,销量回归到2000万辆左右的水平。

2000万辆(上下波动5%的范围内)这个销量水平,已经稳定了3年,预计今年将会是第四年。短期内,关于乘用车市场的销量预估,个人都暂且按照2000万辆(上下波动幅度在5%左右)来预估整体市场的总容量。

一、中国全市场品牌NO.1——大众

大众集团从2005开始,比较倚重中国市场。因此在2016-2020年,这5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中国乘用车冲上销量的峰值,而达到自己的销量高峰,360-410万辆。

大众在中国的市占率水平则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而呈现下滑趋势,从2012年的20%,下滑到2016的年的16.7%,2019年市占率有所回升,来到了19.3%的高位,但进入2021年后由于受到新能源和供应链(芯片)的影响,大众的市占率快速下滑,从20年的18.5下滑到2021年的15.1%。

甚至从今年开始,大众品牌有可能逐渐不再“大众”而是逐渐走向“小众”了。

以大众品牌最主力的A级轿车为例,朗逸、宝来、速腾这三款TOP3级别的A级轿车,在2022年1-8月的销量分别为220341辆,140189辆,139911辆,同比下滑22.54%,23.39%和12.39%。

更不要说B级轿车TOP5的“常客”——帕萨特和迈腾,在今年1-8月的上险量也是出现了同比的下滑。

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发现普通消费者不再喜欢大众了。

二、中国自主品牌NO.1——去年吉利,今年比亚迪

在2012-2022年1-8月,自主品牌的NO.1更是“江山更有新人出”,从奇瑞、到长城再到长安、吉利,到了今年换成了比亚迪。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背后其实是有三个截然不同的周期(红利期)的,谁能够抓住这个红利,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就将成为自主品牌的NO.1

周期一:2005-2010年,轿车周期

这个周期的三个关键词:首购+紧凑+模仿

自2005年起,受惠于80后青年家庭数量的大规模增加,同时受限于家庭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10万元上下(全国来看),因此带来了一波以“首购代步”为核心需求的轿车周期。在这个周期里,紧凑型轿车成为最热销的产品,销量由不足200万辆持续飙升至800多万辆(并迅速跌破600万辆,到2021年已经只有500万辆的水平)。

主要受益的车企:奇瑞、吉利、比亚迪。

在这个周期里,自主品牌先是以中低端产品+模仿的外观设计来抢占代步车市场,但是正向开发能力和品牌积淀时间过短,导致无法持续形成竞争力。在核心技术方面和内外饰方面与合资品牌有明显的技术与产品代差。

周期二:2011-2018年,SUV周期

这个周期的三个关键词:换购+造型+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可支配收入近一步提高,整个市场的单车成交均价上升到15万元左右(全国来看),再叠加增换购的需求。带来了一波以“首购+换购”为核心需求的SUV周期。在这个周期里,紧凑型SUV成为最热销的产品,销量由2011年的不足100万辆攀升至600多万辆(在2020年和21年,维持在550万辆的水平)。

主要受益车企:长安、长城、吉利

也就是在这个周期里,自主品牌的外观设计、内饰设计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核心技术和动力总成方面也有明显的成长,距离合资和豪华品牌在产品方面的差距缩小,但代差依旧存在。

周期三:2019-2025年,新能源周期

这个周期的三个关键词:技术+产品+体验

随着政策的强力引导,新能源逐渐成为这个周期最受关注的产品。新能源汽车在驾驶体验、产品特性与技术水平上,逐步开始领先于传统的燃油车。特别是叠加一线城市的牌照和补贴措施后,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北京、上海、深圳等代表中国发展潮流的一线城市尝鲜消费者的“心头之好”。在这次的新能源周期里,还同步叠加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增购+换购的浪潮,于是一方面作为满足日常代步需求的增购行为(A00级微型纯电车型),和作为体验升级的换购行为(B级纯电车型)成为两个率先爆发的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从2019年的3.5%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13.8%,进入2022年之后更是提升到25%(年累)。

主要受益车企: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

也就是在这个周期里,在新能源的核心技术领域(电池、电机和电控)自主品牌的技术实力已经能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同时随着新势力的全面成长,中国新能源产品第一从技术实力、外观设计到内饰设计等方面能够与合资和豪华品牌直面竞争,甚至可以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产品要领先主流合资品牌一个身位。

真是因为这三个周期,才让大家普遍感觉“自主品牌各领风骚3/5年”(这才是最本质原因,而不仅仅是各有优劣)。

三、新能源时代的NO.1品牌——非比亚迪莫属

在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中国的乘用车市场格局呈现明显的三个变化:

1、自主品牌份额全面提升——从38%到50%再到70%

2014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跌落倒近10年的谷底,为38.4%,而伴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自2020年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以每年10%以上的增速增长,到今年的1-8月,自主品牌的市占率来到了47.8%的近10年以来的高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自主品牌的市占率在今年将会突破50%,预计到2025或者2026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到70%!

2、自主品牌销量结构全面升级——从10-15万进入到20万元以上

2021年,整体自主品牌10万元以下的销量占比为48.83%,整体均价水平大约在12-13万(客户购买口径,换算成为车企营收口径大约在10-11万元)。随着增购、换购的浪潮及自主品牌对于合资品牌的全面替代,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万元以上的占比有望持续提高。预计在2025年整体均价有望超过18万元,全面迈入20万以上水平。

3、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全面领先——从12%到47%再到70%

在这一波新能源周期里,自主品牌的“快速反应能力+新能源技术储备”成为超越传统合资品牌最大的有利因素。在2019年,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渗透率为12%,豪华品牌渗透率为1.5%,而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0.8%。到了2022年1-8月,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是渗透率为47%,豪华品牌为17%,而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没有发生质变,只有可怜的4.0%。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对市场的敏感程度、快速反应能力和新能源技术储备,在新能源时代里传统合资车企不是落后一点,而是全面落后了。

4、比亚迪是新能源时代最大的受益者(没有之一)

比亚迪无论是技术储备、产业链深度还是对于主流市场的牢牢把握,甚至对新能源政策的制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因此,比亚迪的市占率从2020年的2.2%,跃迁到2022年1-8月的7.6%,3年的时间翻了3.45倍,并且超越吉利成为2022年全新的自主品牌销量的NO.1。

不同于任何一个新能源车企,比亚迪一直坚持纯电+插混两条腿走路。特别是以DM-i超级混动为核心,凭借“平价的购置成本+低油耗使用成本+新能源驾乘体验”,与同价位、同级别的合资燃油车全面竞争,取得多个细分市场的TOP3地位。

如果从技术和体验代差的角度来看,DM-i超级混动领先合资燃油车2个身位,领先日系HEV产品1个身位,领先其它DHT产品0.5个身位。成为同级别燃油车的最佳替代选择,没有之一。

这也是比亚迪宋Plus+Pro能够成为SUV销量冠军,比亚迪汉能成为B级+C级车销量冠军、海豚能够成为A0级轿车销量冠军的底气和根本原因所在。

写在最后

纵观中国自主品牌的20年发展历程来看,无数次都验证了:“没有企业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