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朱民、张燕生、张礼卿、管涛、张晓燕热议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

2024-01-25 19:04:47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1月24日,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在京举办《变局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新书发布活动。会上,该书作者朱民、张燕生、张礼卿、管涛、张晓燕等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数据要素市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分析。朱民:2024年是经济平庸之年、金融风险增长之年、科技大发展之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发起人朱民对2024年 “全球经济金融趋势” 发表看法。他指出,2023年从传统经济学上来说应该是一个疫情危机后的正常化过程。“世界确实在经历正常化,比如说美联储加息,欧洲主要央行加息。但是到今天,我们看到正常化的过程其实并没有走到我们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所看到的常态,而是形成一个新的常态,或者走向一个非常态。”他表示,凡为过去,皆不可回。疫情之前世界经济一直是“三低一高”,是低通胀,低利率,相对的中低增长和中高债务的格局。经过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刺激、宽松财政和宽松货币,疫情以后形成了 “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今天是处于一个“温滞胀”,回不到2019年,但是它也不会停留在2022年,它是往前走的。走成一个什么格局?“第一,通货膨胀因为黏

1月24日,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在京举办《变局与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与中国未来》新书发布活动。会上,该书作者朱民、张燕生、张礼卿、管涛、张晓燕等对全球经济金融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数据要素市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分析。

朱民:2024年是经济平庸之年、金融风险增长之年、科技发展之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发起人朱民对2024年 “全球经济金融趋势” 发表看法。他指出,2023年从传统经济学上来说应该是一个疫情危机后的正常化过程。“世界确实在经历正常化,比如说美联储加息,欧洲主要央行加息。但是到今天,我们看到正常化的过程其实并没有走到我们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所看到的常态,而是形成一个新的常态,或者走向一个非常态。”

他表示,凡为过去,皆不可回。疫情之前世界经济一直是“三低一高”,是低通胀,低利率,相对的中低增长和中高债务的格局。经过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刺激、宽松财政和宽松货币,疫情以后形成了 “三高一低”,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

今天是处于一个“温滞胀”,回不到2019年,但是它也不会停留在2022年,它是往前走的。走成一个什么格局?“第一,通货膨胀因为黏性回不去了;第二,利率上升以后要下调,因为通货膨胀回不去,利率也降不到0了。两个因素叠加,加之第三个力量,疫情的冲击,增长的速度开始下滑。这个大概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世界基本结构。”

朱民表示,今后五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是2.8%左右。全球是在经济下滑和金融由宽松走向紧缩的过程,虽然现在又开始宽松,但是仍然是紧的过程,这是个新常态,这是我们看到世界经济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基本特点,美国经济增长也就1.5%左右。在这个情况下,金融的风险是在上升的,金融风险上升就是0利率调到了3.5%到4%的时候,资产结构都得动,股市的动荡不可避免。

朱民认为,2024年是经济的“平庸之年”,2.8左右的增长不上不下,金融是风险增长之年,2024年最大的风险是政治风险,特别是美国的竞选风险。但是2024年科技的发展还是很棒,特别是ChatGPT大模型的发展很快。

张燕生:当前的国际环境变化“是一场拔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成员张燕生就新的国际环境、“中国怎么办”、怎么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问题进行分享。

张燕生表示,国际环境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大。比较明显的就是中国、日本、美国之间的贸易脱钩。中国、美国、日本的中间贸易现在开始持续下降,但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中间品贸易仍然还是继续增长。因此它是两股劲,一股劲是脱钩的力量,一股劲仍然还是保持着供应链的联系。因此国际环境变化用一句话讲就是“它是一场拔河”,少数的极端分子要脱钩,绝大部分的企业和人希望挂钩。

在这样的新国际环境下,中国要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更加法治的环境。如果经济市场化改革、国际化开放、法治化建设做的比较好,新的保护政策和新的产业政策效用可能会是正的,反过来讲效用可能就是负的。所以政策的作用可能是纠偏,纠过去四十年的偏。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是用扭曲的方法做,还是用纠偏的方法做,完全取决于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发展情况。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把科学搞上去,把法治搞上去,把经济的国际化搞上去。

对于下一步怎么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张燕生表示,作为一个对世界富有重大责任的大国,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是机遇还是威胁?哪些是机遇?哪些是威胁?赢者通吃就是威胁,有饭大家吃就是机遇。所以制度性开放、市场流动性开放和创新型开放是下一步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新体制建设的重点,未来还是要继续推动在新形势条件下的改革开放。

张礼卿: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就如何使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发表观点。张礼卿表示,如何理解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推进”?主要是要创造一切必要的市场和条件,激发国内外的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进行清算和保有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意愿。

所以政府的任务主要是间接的推动,也就是在保持健康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灵活的汇率制度的基本前提之下,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提供透明和健康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良好的产权保护制度和友善的投资环境。政府也可以做一些直接推动,比如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双边多边的货币互换,安排在双边协议基础上直接推动人民币的清算,这些努力在一定的时期内也有意义,甚至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对中国未来如何有效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张礼卿提出7点建议:第一要努力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高质量发展,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第二要深化国内金融改革,加快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建设;第三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同时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资本上不太开放,已经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没有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就走不动了;第四要加快技术进步,构建新的出口贸易优势;第五要加强国际经济与金融合作,积极参加全球金融治理;第六要继续探索推进数字人民币的跨镜支付使用;最后要高度重视地缘政治在人民币国际化中间的影响。

管涛:滥用经济金融制裁最终也会对货币的国际地位形成反噬作用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成员管涛就“从对俄金融制裁看国家外汇储备安全问题”进行了分享。

管涛表示,从这次美西方金融制裁给我们3点启示:第一,从制裁内容来看,仅仅是去美元化是不够的,不足以维护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第二,国家外汇储备够不够用,关键是在于用不用得到外汇储备。第三,滥用经济金融制裁、挥霍货币的信用,最终也会对货币的国际地位形成反噬作用。

最后管涛就怎样维护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提出了7点建议:

第一,建议适当增加黄金储备。

第二,建议增加持有非美西方货币或者部分新兴市场货币的外汇储备资产,也可以降低对于传统储备货币的依赖。

第三,严格把控外汇储备的经营风险管理,挑选合适的储备资产托管地、托管行、交易对手等。

第四,充实反制裁工具,维护对外资产安全。应对攻击要有反制的手段。事前要划清底线在哪里、有哪些反制的工具。

第五,加速推进民间跨境外币币种的多元化。储备资产的币种很大程度上与市场活动、涉外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有关系。如果民间交易使用多元化,储备资产的币种也可以多元化、分散化。

第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现在在A方案的情况下使用现行的全球性金融基础设施,但是如果出现了极端情形应该有Plan B。

最后,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稳定扎实的推进货币国际化。

张晓燕:数据要素是将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晓燕就“数据要素市场成为全球竞争的新高地”进行分享。她表示,数据要素是将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处于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阶段,交易的模式会更加多样化,与产业的融合更加深入,将来全球市场建立肯定也是国际交流会变得越来越畅通。

张晓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是加强统筹布局,推动各数据交易所的错位发展;第二是结合数据资源的禀赋,建立数据交易浪费的发展生态;第三是加大技术研发,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最后是建立完善的数据基础制度,推广数据高质量的供给,建立一个生态圈。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