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的稳步下降、就业市场的持续走强以及联邦基金利率进一步加息的可能结束激发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更多投资者看涨股市,推动了近两周股市的全面高涨。
汉邦金融认为短期内市场走势显示出明显的轮动。能源、工业、金融、医疗以及非必需消费品等板块表现优于科技股,这一走势得到了利率上升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支撑。今后数月,道琼斯指数上涨幅度可能超过上半年上涨的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虽然短期内股市可能有回调的可能性,但是中长期来说,今后的6-12个月股市还会继续上涨。汉邦金融建议投资者是时候拿出一部分现金来投到债券或者股票上,因为这会比定期存款的收益要高。
美国
本周市场回顾
本周五,标准普尔500指数以4582.23收盘,较上周上涨1.01%,为连续第三周上涨。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以35459.29收盘,较上周上涨0.66%,为连续第三周上涨。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以14316.66收盘,较上周上涨2.02%。
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五为3.957%。
衡量市场波动短期预期的VIX指数周五为13.31,这几周都保持在15以下。
美国商务部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按年增长2.4%,好于道琼斯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2%的增长。GDP报告还显示物价压力正在缓解,第二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涨2.6%。 这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 3.2% 增幅,也低于上一季度 4.1% 的增幅。
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 (PCE)
美国商务部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环比和同比均有所放缓,环比增长0.2%,同比增长4.1%。 与此同时,6月份消费者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7月初公布的6月份通胀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远低于预期,更证明了通胀持续下降的趋势。周五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 GDP 增长强劲,随着实际工资增长转正且就业机会依然充足,6 月份美国家庭信心大幅上升,这都表明美国经济在高通胀下仍然有很强的韧性,投资者加强了他们的押注,即下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弹性,而通胀将会降温。
分析与展望
本周股市
截至本周三,道琼斯工业指数连涨13天,创下自 1987 年以来的最佳连涨纪录,交易者消化了美联储加息和主要企业盈利的影响。美联储在本月的政策会议上宣布加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加息后,市场表现稳定,三大指数全天基本持平。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央行可能再次暂停加息后,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
周四,道指最终失去动力,投资者在13天连涨的历史性涨幅后套现。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重回 4% 以上也无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当天盘中,标准普尔 500 指数自 2022 年 3 月以来首次突破 4,600 点关键水平。与此同时,由于投资者在微软和苹果等关键科技股中获利了结,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周五,三大指数齐涨,因为美联储密切关注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降至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本周三,美联储在上月停止加息一次之后恢复了收紧货币政策,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5.25%至5.5%的22年高位。这次是去年3月展开加息周期以来第11次调升利率,符合市场预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将继续逐次会议做出利率决定,并没有每次会议都决定加息路径。 鲍威尔还承认,6月份消费者通胀放缓是积极的。不过,鲍威尔在随后的问答环节表示,央行致力于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并且货币政策委员会今年不会降息。
美联储在即将到来的 9 月会议上不会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增大。当前这种强劲的经济形势表明,软着陆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大。期货交易员预估,2024年6月以前,美联储隔夜拆款利率都将维持在5%以上。
美联储加息后,市场表现稳定。三大指数全天基本持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已反映投资者更专注于企业利润。
美企业绩
总体而言,根据报告结果和共识估计,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第二季度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约 8%。 然而,到目前为止,80% 的公司利润超过了华尔街预期,略高于平均水平。 据 FactSet 称,截至周四上午,约 44% 的标准普尔 500 指数公司已发布财报。
汉邦金融认为财报季更加证实了软着陆假说,即经济将避免急剧放缓的信念。消费者支出强劲、主要信用卡公司盈利通胀下降以及大型科技公司销售的云计算服务需求反弹等等因素都支撑着我们的观点。
经济衰退
高盛在7月18日将美国未来 12 个月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从25%下调至20%,并指出最近的经济数据增强了其“将通胀降至可接受水平并不需要经济衰退”的信心。这低于《华尔街日报》最新调查中 54% 的中位概率,仅略高于战后 15% 的平均概率。
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表示,美国经济活动“保持弹性”,第二季度GDP增速为2.3%,消费者信心反弹,6月份失业率小幅下降。他还指出,最近几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激增的情况已出现逆转。
本周市场回顾
本周五,S&P / TSX综合指数以20519.37收盘,较上周下跌0.14%。
初步数据显示六月份国内经济萎缩,这可能表明借贷成本上升正在减缓经济活动,周五加元兑美元小幅走低。加元兑美元汇率下跌0.1%,至1.3240,即75.53美分,此前触及7月11日以来的最低盘中水平1.3249。 本周加元总体该货币下跌0.1%。鉴于短期内加元见弱之际,建议美元换加元,中长期来讲美元会贬值。
分析与展望
加息
上周二,加拿大统计局报告称,6 月份通胀率降至 2.8%,远低于去年夏天达到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峰值 8.1%,但核心指标仍然“更具粘性”。目前的通胀在1%到3%的通胀目标范围之内,而且是七国集团中最低的通胀率。
尽管如此,这可能并不足以阻止加拿大央行继续加息。央行仍然在7月初再次将关键利率提到了25个基点,使其关键利率达到5%。当时,5月份的通胀数据已降至3.4%。
央行行长Tiff Macklem发出警告,称央行准备在需要时进一步加息。因为货币政策存在滞后性,意味着加息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完全影响经济,而央行一直坚称通胀目标要达到2%。央行目前预计明年加拿大的通胀率将徘徊在 3% 左右,到 2025 年中期降至 2%。
迄今为止,通胀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汽油价格下跌,而其他价格仍在快速上涨。若不计汽油价格,加拿大 6 月份的通胀率为 4.0%。杂货店消费继续面临高通胀,6 月份年通胀率为 9.1%。
更高的利率意味着经济放缓,最终会导致一些失业。除此之外,许多房主也要承担更多贷款,例如那些拥有浮动利率抵押贷款或即将续签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房主。
经济放缓
加拿大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 5 月份经济环比增长 0.3%,略低于加拿大统计局的预期。
BMO 资本市场高级经济学家Robert Kavcic周五表示,也许经济开始出现一点疲软,所有关键经济数据点都体现了 6 月份预测的疲软。在住房市场和消费者支出方面都看到了这种情况,尽管人口和人口流动非常强劲,而且商业投资也一直在增长,但零售层面的支出量确实已经趋于平缓。 也有点迟缓和不稳定。他将压力归因于加拿大央行的一系列大幅加息。
中国大陆和香港
本周市场回顾
本周五,上证指数以3275.93收盘,较上周上涨3.42%。
本周五,沪深300指数以3992.74收盘,较上周上涨4.47%。
本周五,恒生指数以19923.5收盘,较上周上涨4.45%。
本周五,1美元兑7.1489人民币。
GDP
上周一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6.3%,是过去两年来增幅最高的季度,但是该数据高企被认为主要因为受到低基数效应影响。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出人意料地疲弱,仅增长了0.8%。零售销售和出口拖累了增长。政府对于今年GDP的目标是实现5%的年度经济增长。
分析与展望
股市
随着投资者相信中国将重振整体经济的承诺,本周香港股市强劲上涨。周二, A股、港股集体冲高,恒生科技指数狂飙4%,香港恒生指数涨3%,上证指数涨1.5%。其中,地产股爆涨,一天前,中国房地产股因债务担忧重燃而暴跌。
本周五,香港股市表现强劲,恒指低开高走,从跌约1.5%扭转至收升1.4%,升幅一度超逾1.5%,创 6 月 16 日以来最高水平。恒生科技指数一度升逾3%,创约6个月新高,已经较5月31日的低位上升23.2%,进入牛市区域。
看涨交易者押注美联储将在 9 月会议上暂停紧缩政策,纷纷重返市场。沪港通数据显示,外国投资者本周购买了价值 345 亿元人民币(48 亿美元)的境内股票,这是自 1 月份以来最大的五天资金流入。与此同时,中国基金买入了 83 亿港元(11 亿美元)的香港上市公司。
国际市场
本周市场回顾
本周五,日经225指数以32766.5收盘,较上周上涨1.43%。
本周五,德国DAX 30指数以16,469.75收盘,较上周上涨1.81%。
本周五,英国FTSE 100指数以7,694.27收盘,较上周上涨0.4%。
分析与展望
欧洲央行周四将存款利率上调至历史高位,这是欧洲央行连续第九次加息,将银行存款利率从 3.50% 提高至 3.75%,为2000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欧元纸币和硬币甚至还没有投入流通。不过,欧洲央行从其政策声明中删除了进一步加息的明确暗示,对是否要在经济恶化的背景下加息以降低通胀保持开放的选择。
自去年 10 月以来,欧元区通胀率已减半,但仍为 5.5%,仍远高于欧洲央行 2% 的目标。另一方面,信贷创造、贷款需求和经济活动均大幅放缓,表明欧洲央行稳步加息的政策已经对经济造成了影响。
周五早上证实的有关日本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的报道昨天推高了利率,日本央行将其 10 年期日本国债目标维持在 0%,但实际上将目标区间从 0.5% 扩大至 +1%,从而推高了利率。此举被视为摆脱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始,与其他主要央行保持一致。
Disclaimer 免责声明
本文稿中包含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旨在提供特定的投资,保险,财务,税务或法律的建议。文稿可能包含有关经济和投资市场的前瞻性陈述。前瞻性陈述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鼓励您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仔细考虑风险,并咨询有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