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3月8日消息 港股出现这样一奇妙景象:有的享受众星捧月般待遇,投资者不惜狂砸百亿资金;有的则无人问津,接连数月不见交易。
截至3月8日收盘,在港上市的31家内地银行股中,有7只股成交量为0,分别为晋商银行、盛京银行、泸州银行、天津银行、中原银行、锦州银行、贵州银行、九江银行。因连续数日保持“零成交”记录的威海银行则逐渐有所起色,市场行情回暖。
事实上,从上年末至今年初,在港上市的中小银行已连续数月维持有价无市、交易低迷的现象。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交易日共计43天,而锦州银行仅有两天成功交易,其余交易日均为“零成交”,年初至今成交量为3.6万股。
低迷行情持续扩散,甚至愈演愈烈。九台农商银行开年交易量尚有230万股,然后降至1.8万股,再降至2股。自2月28日后,甚至再无交易量。
盛京银行、九江银行、晋商银行、泸州银行、广州农商行交易天数均未过半,分别有33天、33天、32天、28天、24天为“零成交”。
在港银行股缘何频频交易遇冷?“零成交”对上市企业而言有何影响?对此,大道兴业投资总经理黄华艳表示,港股市场是国际化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度更高,银行股二八现象特别突出。从银行业来看,大行获客成本低、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而中小银行在获客成本、市场准入、业务创新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
诚如黄华艳所言,在港上市的银行股的二八现象的确明显:以国有六大行及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市值在千亿甚至万亿的银行,市场交易影响较小,而以徽商银行、贵州银行等为代表的城/农商行,其市值往往不足千亿,出现“零交易”的概率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在港上市银行中,市值不足千亿的银行共22家,其中,14家银行于今年出现过“零交易”情形,占比为63.64%。而市值过千亿的11家银行尚未出现1例上述情况。
针对“零交易”蔓延至A股的担心,黄华艳表示,大可不必,目前资本市场反应还不充分,在一个以散户占主要交易对手的市场,几乎很难出现零成交的情况。
不同于A股个人投资者占上风,港股多是以专业性强、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资金偏好龙头企业,不会参与无价值的炒作,这就导致港股市场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形。 这一现象并非只局限于银行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8日收盘,港股主板和创业板出现“零交易”的上市公司分别有612家、156家。
如何破解当下银行股变“僵尸股”的窘迫局面?对此,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对于这些内资银行股而言,可以选择在港股上市之后,再调转方向回到交易活跃的A股市场。此举不但重塑了内资银行在港股的品牌形象问题,也可能会慢慢摆脱港股零成交的尴尬局面。”
宋清辉认为,近年来,从内地中小银行赴港上市的情况来看,其总体市场行情远不如A股。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香港市场内资银行股回归A股或是大势所趋。当前,在内地证券市场注册制全面铺开的背景下,A股上市门槛已经大幅降低,未来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内资银行股纷纷回归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