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3月2日消息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多位两会代表将目光聚集在生育话题上。
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赵冬苓提出,为降低育儿成本,建议对2024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免除学费、课本费,直至大学毕业。而产育假只针对有职业的女性,专职妈妈、自由职业者和广大的农村女性得不到相应的福利。赵冬苓建议对所有生育女性发放“生育福利金”,实现生育福利的货币化,无差别提供国家生育福利。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议从多个层面鼓励年轻人生育。
丁佐宏建议让家庭生活教育和婚姻教育走进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积极引导广大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择偶观,让“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的阳光理念深入人心。他认为,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建议搭建一批便于未婚青年参与、有较高诚信度的的交友和婚恋公益服务平台;研究将生育成本全面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引入社会专项基金等新模式,完善弹性工作制,缓解职场歧视。
丁佐宏还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完善更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提供政策支撑保障。比如,加大对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对0-5周岁学前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对二孩、三孩家庭实行一次性生育奖励,为多子女家庭二孩及以上的孩子提供教育补贴,对第三个小孩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实行全免费政策。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
对于人口下降原因,国信证券分析称主要包括:第一,人口政策导致育龄女性减少,2022年中国15至49岁育龄女性人数比2021年减少400多万人,其中21至35岁的育龄女性减少近500万人。第二,城镇化进程中的结婚率下降,导致人口出生人数下降,粗结婚率2005-2013年从6.3‰增长到了9.92‰,之后开始快速下降,2021年粗结婚率下降至5.4‰。第三,近些年中国女性的初次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从2000年的平均24.1岁增长至2020年的27.5岁,高于美国27.1岁的水平,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第四,较高的生活和养育成本降低了生育率。在生活成本中居住类开支占有较大比重,中国的住屋支出占比在主要国家中排名居前,居民生活成本中购房及房贷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支出占据较大比重。第五,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就业不确定性以及对健康的担忧,是生育率下降的短期因素,其影响将逐渐减弱。
对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影响,人社部在今日的发布会上予以了回应: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表示,对于人口下降问题,从就业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峰值9.2亿之后开始下降,去年年末是8.76亿人。这种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还是在供给高位上的放缓,我们国家仍然是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从结构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主要还是大龄劳动力退出劳动力市场、数量下降较快,而青年劳动力数量还是稳中有增。
据测算,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规模是创近年新高,就业总量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俞家栋表示,下一步,将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努力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养老金发放的问题,涉及到亿万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大家很关注。这些年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收入持续增加,制度运行总体平稳,有较强的保发放能力。
一是收支有平衡。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二是基金有调剂。为解决基金分布不均的结构性矛盾,在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基础上,去年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剂基金,调剂力度更大。
三是财政有投入。中央财政补助继续增加,地方财政建立了长期投入机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四是长远有储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已经完成,这两部分基金都是养老金发放资金来源的长远储备。所以,我明确告诉大家,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