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美联储料将再次放慢加息步伐 不过未来还要加多少仍待商榷

2023-01-21 07:15:41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7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受到通胀放缓鼓舞的美联储官员势将连续第二次放慢加息步伐,并就还需要收紧多少才能控制住价格的问题进行讨论。   美联储的加息行动——有批评人士认为来得太迟——似乎正在见效,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及其同事一年前错误地预测通胀很快就会消退之后,现在,一系列的经济数据显示通胀仍处于高位。劳动力市场继续吃紧,失业率处于五十年低点,这意味着决策者还没准备好宣布胜利。

  受到通胀放缓鼓舞的美联储官员势将连续第二次放慢加息步伐,并就还需要收紧多少才能控制住价格的问题进行讨论。

  美联储的加息行动——有批评人士认为来得太迟——似乎正在见效,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及其同事一年前错误地预测通胀很快就会消退之后,现在,一系列的经济数据显示通胀仍处于高位。劳动力市场继续吃紧,失业率处于五十年低点,这意味着决策者还没准备好宣布胜利。

  2022年年中开始激进加息之后,美联储预计将在2月1日放缓步伐,加息25个基点。这些好坏不一的数据让有关接下来何时暂停加息的讨论变得更加复杂。

  美联储预测利率将从当前略低于4.5%的水平升至5%以上,但投资者和经济学家继续对此表示怀疑。

  “即使最近出现放缓,通胀率依然处于高位,政策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具有足够的限制性,以确保通胀率向2%持续回落,”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周四在芝加哥表示。她没有透露她对下次会议或未来几个月利率的倾向性,但其他官员的表态更为明确。

  今年在货币政策上有投票权的达拉斯联储行长Lorie Logan和费城联储行长Patrick Harker支持在放慢加息步伐的同时进一步收紧政策。

  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表示,利率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高位,以进一步为仍然过高的通胀降温。

  “我预计我们今年还有几次加息,不过在我看来,我们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日子肯定已经过去了,” Harker周五在新泽西州银行家年度领袖论坛上表示,“在我看来,未来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是合适的。”

  另一位高级官员纽约联储行长John Williams周四表示,要让通胀率回到2%,“货币政策仍有更多工作要做”。

  官员们上个月把利率上调了50个基点,至4.25%-4.5%的目标区间,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后放缓了加息步伐。根据他们的预测中值,他们还预计2023年利率将升至5.1%,他们将在3月份公布最新预测。

  投资者预计下次会议将加息25个基点,但利率峰值会略低,在4.9%附近。

  联储官员们开始出现分歧。一些官员认为,疫情失衡状况正在改善,希望由数据来决定还需要采取多少行动。其他官员则更为鹰派,因为他们担心通货膨胀会很棘手,限制性政策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以防价格反弹。

  目前而言,没人准备呼吁暂停紧缩周期。

  最近的美国经济数据基本符合官员们所希望的经济活动逐渐放缓趋势。但他们坚称自己的工作尚未完成。

  不管近期数据如何,几位官员依然致力于把利率升至5%以上当成一种风险管理手段。

  “你可能需要到5%以上,才能说我们的政策利率水平合适,将继续在2023年压低通胀,”圣路易斯联储行长James Bullard周三称,“我们希望尽可能确保通胀率会下降,朝着2%的目标稳步回落。而且我们不想在这一点上动摇,因为1970年代的问题之一是,就在你以为你已经扼杀通胀之际,它却一再卷土重来。”

  多数美联储官员似乎都支持鲍威尔的看法,即除了住房之外,核心服务价格需放缓才能使通胀率回到2%。这种观点与失业率上升导致工资增长放慢密切相关。美联储官员12月份预测失业率将上升约1个百分点 。

  “为了实现价格稳定,我认为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将需有所缓和,”Logan周三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发言后的问答环节中表示。

  布雷纳德是少数几个提出不同观点的官员之一。

  “总需求的持续放缓仍然有可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继续趋缓且通胀下降,而不会导致就业显著减少,”布雷纳德周四表示。

  她没有说明她支持利率加到多高水平。但她也提到薪资涨幅放缓、通胀预期锚定、以及较低的利润率空间等“初步”迹象,这些都是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里拉低通胀的因素。

  Logan在奥斯汀的发言中称,她宁可风险管理因应数据,也不愿锁定于特定目标。

  “我们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工资增长趋势会跟2%的通胀目标一致,”Deutsche Bank Securities Inc.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atthew Luzzetti表示。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