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融界主办的“第十一届领航中国银行业年会”于12月27日召开,年会以“创变、向上、共生”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学界、业界的多位嘉宾,就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财富金融、乡村振兴与县域金融等话题,探寻银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道。
新时代十年,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支持重点领域成效明显;资产脱实向虚趋势得到扭转,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向纵深迈进,深化金融改革走向新阶段。
科技赋能加速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
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实践产物,正在成为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关键。对于银行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在经历了信息化、移动化、开放化和智能化四次浪潮后,如今正处于四个阶段叠加时期,数字金融加速发展。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邢炜看来,现阶段,商业银行开展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停留在喊口号阶段,而是将数字化战略全面融入到业务经营、风险管控、组织体系等方方面面,成为我国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邮储银行金融科技创新部部门负责人朱峰表示,科技正深刻地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经营模式。具体来看,一是客户从线下迁移到线上,移动生活方式催生移动金融模式;二是互联网头部企业不断加入,促进传统银行及金融机构重新考虑新型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三是技术革新,自动化智能化为金融机构经营提质增效;四是业务技术高度融合,金融科技加速与业务发展不断融合,生态金融、智能金融等趋势愈演愈烈。
今年4月,邮储银行新一代个人业务核心系统全面投产上线。该系统是大型银行中首次同时采用企业级业务建模和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基于国产硬件、国产操作系统和国产数据库打造的全新个人业务核心系统,是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的重大实践。
近年来,商业银行着重加强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1)》调查显示,56.3%的银行家选择“推进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重点,比2020年度高出1.2个百分点,“数字银行”、“智慧银行”、“敏捷银行”、“开放银行”已经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高频关键词。
据济宁银行副行长张衍珍介绍,济宁银行滚动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规划,重点以场景建设为手段,全力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慧济生活APP便是济宁银行推出的自研数字化生活服务平台,深耕当地的“生活+金融”服务平台,以小额、高频的生活场景建设为基础,突破金融服务边界,打造开放银行和生态银行。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也认为,银行为更好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自身效率,肯定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持。曾刚指出,当前银行业支持的对象,制造业,新型工业化,也都正在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产业在数字化,而金融如果不数字化,就很难进入它的场景,因此就很难对它有更好的贴近服务。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银行业下一步要适应客户数字化的过程,适应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的过程。
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成效全面提升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邢炜表示,未来银行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做好对普惠小微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找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的结合点,构建商业可持续、成本可负担、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机制。
中银协“陀螺”评价体系显示,商业银行一直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明显提升。
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裁王蓉晖表示,平安银行于2016年全面启动零售战略转型,在近六年的时间中经历了银行转型的三个阶段。首先是全面业务的线上化到AI bank构建开放银行的生态,再到当前的智能银行3.0打造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伴随着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普惠小微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普惠小微贷款实现了量增面广,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代表,济宁银行坚持将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紧密融合,不断优化和完善农村金融环境,提高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和便利性,为服务民生、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新网银行副行长李秀生表示,依靠着灵活的产品创新机制和不断迭代的技术创新,新网银行坚持做好主流银行补位者的角色,持续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为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走出了一条差异化、数字化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中国外贸信托总经理卫濛濛表示,可以预见,支持乡村振兴将是金融行业下一个十年的重要使命。她指出,金融机构可综合运用信贷、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元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产业优质资源整合,提升金融对农业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实体企业和农户的支持,为农业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财富管理成为提升银行竞争力重要抓手
在中信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助理袁东宁看来,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就是不断适应客户行为的数字化,并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数字金融服务。他从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客户体验、数字化管理三方面介绍了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部分成果。
袁东宁认为,财富管理下一阶段的制高点是智能化、生态化。即构建超级渠道,打造AI Bank,以此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下的增长瓶颈,构建起非线性增长的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实现效率跃迁与指数增长。
“未来,中信银行将持续探索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让客户更好地认知和接受理性的投资行为,为全客户提供更好的数字化体验和财富顾问服务,进一步体现中信银行作为‘金融国家队’的使命担当。”袁东宁表示。
邢炜表示,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商业银行顺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不再局限于传统存贷业务,而是积极参与到“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大资管”链条中。
中银协“陀螺”评价结果显示,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在高净值客户数量和AUM上具备规模优势。中小银行长期扎根县域,与本地客户联系更为紧密,积累了大量大型商业银行无法兼顾的富裕和大众客群,为中小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空间。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董事长马蔚华表示,从本质来看,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以种群利益为中心、以延续为目的、以协同为手段的生存方式。它确立了经济发展、社会包容、环境保护三大支柱,并主张人类推进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和多维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府的倡导、公众的呼声,更需要市场力量的参与。
马蔚华指出,推进可持续发展,“差钱”是个难题。解决“差钱”问题,就要大力发展可持续金融。可持续金融是指所有产生可计量的“社会和环境正向外部效应”的金融服务,比如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责任投资、ESG投资、影响力投资等都在其内。
对于发展绿色金融,邢炜认为,银行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碳中和转型战略目标,把发展绿色金融纳入公司战略规划。其次要创新与绿色转型相挂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投贷联动、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等。另外,还要提升数据开放融合共享水平。增强政府、银行、企业等相关主体信息互联互通,强化金融数据和非金融数据的融合应用,构建统一、透明、科学、可比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信息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回到消费金融领域,十二年来消费金融行业各类主体‘群雄逐鹿’,也曾‘野蛮生长’,而如今,已逐渐形成金融发展需要遵循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共同发展这一共识。”皇甫文忠讲到。他认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皇甫文忠介绍,作为绿色金融的践行者,中信消费金融持续聚焦金融科技和全面风险管理两大核心能力建设,以绿色金融体系为支撑,倡导以数据和数字技术驱动的绿色低碳的轻资产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绿色消费金融服务。
未来银行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指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邢炜表示,今后,商业银行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提升专业性,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公司治理方面,进一步规范股东行为,协调好股东、内部人、银行之间的治理关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努力建立合规高效、制约制衡的公司治理格局。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制造业,特别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领域的支持力度。做好对普惠小微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在服务新市民方面,积极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购房安居、教育培训、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并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把握养老理财试点机遇,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加快个人养老金业务布局,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
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邢炜建议银行要创新与绿色转型相挂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投贷联动、绿色债券和绿色资产证券化,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等。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新型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一站式、个性化、便捷化的泛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