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星期四),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银保监会: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档有质量
银保监会12月14日消息,银保监会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切实贯彻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保障基础金融服务畅通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保险业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积极稳妥做好线下金融服务,大力推广使用线上金融服务,确保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档、有质量。《通知》明确,全面贯彻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
预期改善 汇率走稳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经历顽强升值、快速贬值、较快反弹之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市场汇率持续在7元附近波动。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美元指数上行风险减小、国内经济预期改善,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条件更加充分,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汇率走势渐趋平稳12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反弹。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 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融资功能
据新华社12月14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支撑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政策加码房企融资 楼市信心逐步显现
近期,信贷、债券、股权“三箭”相继发力支持房企融资,市场各方感受如何?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南京及周边区域采访部分银行、房企以及行业人士了解到,业内整体持谨慎乐观态度。部分房企加码布局,土拍、销售等方面积极信号频现。房产交易数量回升12月初的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市燕子矶片区的华发四季雅筑楼盘,售楼处稍显冷清。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印发 38条举措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围绕11个方面出台38条举措,以2万多字的篇幅提出了扩大内需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方案,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使扩大内需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多家基金2023年度策略出炉:积极募集“子弹” 做好“进攻”准备
在近期震荡的市场行情中,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机构正积极收集筹码。距离2022年结束还有半个多月,明年如何布局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发布了2023年年度投资策略。整体来看,基金经理对明年A股市场表现相对较为乐观。与此同时,权益基金也成为后续基金发行的重点,部分基金发行已经定档明年年初,布局“开门红”。
“智能+制造”激发新动能 长三角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黄海之滨,江苏连云港中复神鹰生产基地,一公里长的碳纤维一体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这里国产大飞机C919要的订单,已排到了2025年。长江天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海太长江隧道正在跨江作业。来自徐工机械的全球吊载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正输出“洪荒之力”,推动苏州太仓和南通海门通联,打破海门与上海、苏南的时空分隔。
年关临近 ST股频现“魔幻”操作 12月将是竭力保壳关键期
由问题公司构建的ST板块堪称“特立独行”,不仅板块内个股走势大起大落(最新如ST大集),且一些ST公司(或其大股东)往往会进行外界看不懂且不常见的“神操作”。年关临近,面对着保壳等诸多压力,一些ST公司频频上演“魔幻”操作。
依法治“数”迈出重要一步 数据经济发展更有保障
昨日,工信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这是《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之后,落实和细化相关法律精神的一部重要的部门规章,它的发布将有助于依法治“数”做得更好。数据安全是伴随着高科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行业的发展而新产生的一个概念,它是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一部分。
外资看好中国股市新年表现 北向资金加速净买入
在众多利好因素推动下,A股市场近期表现抢眼。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看法正转向乐观,认为新年行情值得期待。从北向资金动向看,加速净买入成为最新主旋律。
央行:未经批准不得使用 “金融”“交易所”等名称
12月14日,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分为六章,共四十六条。《办法》明确,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设立或者以任何形式运营金融基础设施,不得使用“金融”“交易所”、“交易中心”、“登记结算”、“清算”、“交易报告”等涉及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或近似的名称。
困境反转行业持续受重视 多只重仓基金净值创新高
进入四季度以来,消费股大幅反弹,多只消费基金净值回升。目前,基金经理对消费板块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食品饮料领域,航空、酒店、免税、影视等具有困境反转属性的各细分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直接间接融资双路进击 202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022年行至尾声。回望这一年,面对我国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金融机构在“一行两会”的引导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不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提升金融服务的深度、广度和温度,持续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具体而言,银行、券商、保险、基金等机构在助力实体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领域各有特色。
发挥数字人民币功能激发消费潜力 持牌消金机构“跑步入场”
年终岁末,数字人民币推广再迎新进展。12月14日,兴业消费金融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成功发放首笔数字人民币消费贷款。此前7月份,中邮消费金融也曾成功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贷款。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加速融入数字人民币生态圈,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贷款发放方式,也是促消费的一种创新探索。
央行拟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
为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与建设规划,保障金融体系安全高效运行,推动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起草说明指出,《办法》旨在明确金融基础设施监督管理总体制度框架,健全金融基础设施准入管理,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帮忙资金”频现基金发行、定制等节点 “闪婚闪离”背后隐患重重_天天基金网
在年末拼规模、留续产品、新发基金的背景下,“帮忙资金”闪现“赞助”。日前,成立“不足月”的某债券型基金被一笔大额资金“抛弃”。纵览事件始末,11月中旬,该基金压着2亿多份的“及格线”完成了产品设立;一个月内,该基金净值表现相对稳定,但就在基金打开赎回后的第7天,一笔大额资金撤退,导致基金净值大幅波动并引发市场关注。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深刻领会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意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
上市公司满负荷生产抗疫中成药 中药材需求大增进入涨价周期
根据亳州、安国、玉林等中药材交易市场公开消息,近期涉疫中药材品种连翘、板蓝根、广藿香、金银花等交易火爆,行情也不断攀升。
中行2万亿科创金融进行时 深圳科技企业模型深入“20+8”产业场景
随着“专精特新”企业名单陆续公示,如何更好地采用金融手段撬动更多信贷和社会资本关注并投向科创产业,提升金融支持科创效能,正在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课题。与此前商业银行试点“投贷联动”、依赖传统贷款不同的是,科创金融的打法更需要创新精神,多家银行在建立科技企业评估模型时,力图摆脱传统的抵质押等风险缓释手段,用大数据解决科创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问题。
借券规模首破1.7亿元 科创板做市业务扩容提速
科创板做市借券业务已“满月”,做市业务也已运行一个半月,效果如何?中证金融公司网站信息显示,12月13日,科创板做市借券余额首度突破1.7亿元,借券股票余量为578.31万股,做市借券股票数达到了28只。多位券商做市业务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目前其所在的公司采用以借券为主,自购为辅的券源模式。
亚洲对美出口下滑明显 敏锐的中国外贸人已开始行动
近日,日本海事中心的数据显示,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量9月同比去年减少3%,时隔8个月转为减少;10月减少9%,降幅扩大。其中,下滑明显的是从中国出发的货物,同时从东盟出发的集装箱运输表现强劲。看起来,亚洲对美国出口的出发地正在从中国更多转向东盟。
A股年报预告大幕拉开 机构关注业绩成色
临近年末,A股上市公司开始陆续披露年度业绩预告,一批新上市公司也在招股书或上市公告书中披露了2022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记者发稿时,已有48家公司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中32家业绩预喜,占比近七成。值得一提的是,多家新上市公司预计2022年业绩“稳中有进”。同时,多家公司表示业绩扰动因素逐渐消除,预期业绩改善。
德勤中国:明年A股新股发行料保持稳定增长
12月14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22年回顾与2023年前景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全年A股市场将会有413只新股合计融资5818亿元,相比去年的492只新股、融资额5372亿元,新股数量下跌16%,但新股融资总额将增加8%。报告显示,以12月31日为截止日,上海、深圳交易所将会成为2022年全球新股市场的前两名。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