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电池+双面组件渗透率提升显著拉动光伏级POE粒子需求,2023年光伏级POE粒子供应弹性有限,国产粒子量产有望于2024年落地,将实现部分进口替代。我们建议关注如下三个投资方向。1)关注POE粒子国产加速替代。国内头部石化化工企业纷纷布局,关注中试效果良好、产能推进较快的企业。2)聚焦催化剂技术迁移突破。关注具备石化催化剂研发实力与生产装备,具备技术积淀与迁移能力的企业。3)关注保供能力较强,POE产能规划充足的胶膜生产企业。
▍N型组件理论效率高且制造成本逐渐降低,产业化全面加速,渗透率快速提升。
随P型电池效率逐渐接近理论值与N型组件生产成本逐渐降低,N型组件渗透率逐渐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初,市场已经投产TOPcon电池产能超33GW,在建和规划产能超250GW;HJT电池规划产能达170GW。TOPcon电池与现有P型产线兼容性好,中信证券研究部电新组预计现有超300GW的PREC产能中有超100GW可升级为TOPcon产能。N型组件产业化全面加速,渗透率快速提升。
▍双面组件占比快速提升,预计2023年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双面组件相较于单面组件提高发电增益,实现效率提升,地面电站多使用双面组件。据CPIA预测,2023年双面组件市占率将达到50%,未来仍将继续提升。根据国际能源局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新增装机约52GW,光伏地面电站装机约17GW,后续随产业链价格下行,地面电站需求压制因素缓解,地面电站装机料将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带动双面组件渗透率提升。
▍N型电池+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光伏用POE需求显著提升。
N型电池正面易发生PID效应,且银浆含铝,POE类封装胶膜因水汽透过率低、抗老化性能优越、抗PID性能更优脱颖而出。由于在双玻组件中使用POE胶膜不仅可以阻隔水汽从侧面进入组件内部,并且可以抑制双面电池极化导致的PID现象,所以业内主要使用POE胶膜搭配双面双玻组件进行封装。随N型电池与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我们保守预计2023年光伏POE/EPE胶膜需求合计约12亿平,POE粒子需求达46万吨,2025年超100万吨,需求保持高增速。
▍POE完全依赖进口,关注国产化进程。
2021年POE生产企业主要为陶氏、埃克森美孚、LG等海外企业,合计产能达198万吨(包含POP及丙烯基弹性体),光伏级POE产品供给有限,光伏级产能短期弹性需要关注非光伏级POE产品转产情况。国内石化企业纷纷布局POE产能,据我们统计,国内已规划POE产能约为200万吨,多数企业通过中试-放大稳健推进。根据各企业产能规划及项目推进情况,考虑到项目试车及产能爬坡,2024年有望实现国产化量产突破。
▍催化剂开发难度较大,关注国产催化剂体系突破。
茂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烯烃聚合上活性更高,并且能够通过改变自身的配位基组成及结构调控产物的分子量分布、立构规整性、支化度等性质,为聚烯烃的高效生产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国际主流POE厂家皆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POE,茂金属催化剂技术难度较高,其生产需要使用易燃易爆等危化品助剂。随陶氏化学等催化剂专利到期,国产催化剂突破障碍减少,我们认为,国内石化企业、催化剂企业有望实现茂金属催化剂的逐步攻关。
▍POE胶膜需求提升确定性强,关注保供能力较强的胶膜企业。
随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胶膜企业积极布局。目前主流胶膜厂家均针对POE胶膜进技术研发改进与产能扩张,据我们统计,目前上市企业在产+规划POE及EPE胶膜产能超20亿平。我们认为,短期内光伏级POE粒子供给弹性有限,POE粒子保供能力强的胶膜厂商有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先发优势。若POE短期供给紧缺,有可能出现POE价格上涨超预期,影响胶膜厂商盈利能力及生产稳定性。
▍风险因素:
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双面组件及N型电池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POE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
N型电池+双面组件渗透率提升显著拉动光伏级POE粒子需求,2023年光伏级POE粒子供应弹性有限,国产粒子量产有望于2024年落地,将部分实现进口替代。我们建议关注如下三个投资方向。1)关注POE粒子国产加速替代。国内头部石化化工企业纷纷布局,关注中试效果良好、产能推进较快的企业。2)聚焦催化剂技术迁移突破。关注具备石化催化剂研发实力与生产装备,具备技术积淀与迁移能力的企业。3)关注保供能力较强,POE产能规划充足的胶膜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