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A股、港股联袂大涨,外资迅速加仓,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10亿元。
在11月30日召开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座谈会上,高层强调,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防控工作稳中求进,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走小步不停步,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11月30日起,广州多区发布包括解除临时管控区在内的多项优化调整措施。当天A股尾盘,广州本地股纷纷异动,广百股份、广州酒家等涨停。
受上述因素提振,12月1日,A股市场消费行业出现大涨,食品饮料、酿酒行业、教育、商业百货等板块纷纷爆发。相关的题材板块如乳业、社区团购、啤酒、白酒、调味品、培育钻石、超级品牌等板块均有出色表现。
食品饮料板块中,熊猫乳品、品渥食品、道道全、嘉华股份、一鸣食品、妙可蓝多等集体涨停。
酿酒行业中,口子窖、永顺泰涨停,舍得酒业、重庆啤酒等涨超5%。
美容护理板块中,贝泰妮、青松股份、诺邦股份、爱美客等涨幅靠前。
疫后消费端机会如何把握?
对于广州多区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举措,华泰证券指出,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防控方案和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要求继续在全国各城市贯彻落实,将有助于线下客流的快速回暖。客流若快速回暖,复苏顺序:餐饮>可选消费>必选消费。其中,餐饮消费有望率先复苏,与出行相关的服装、美妆、珠宝消费也有望恢复较快增长。
国金证券指出,对于疫后消费,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并排序:
1.消费场景修复。由于疫情导致的消费场景受限的标的将最直接受益于疫情改善,按受影响程度和弹性程度,排序包括机场高铁等出行链相关商铺、餐饮旅游行业、购物中心、安装属性较强的建材市场链中的厨电/白电/家居等。
2.消费信心修复。疫情影响下,居民对于收入的不确定影响消费信心,消费偏好上侧重生活必需品而非可选消费。疫后收入确定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望逐渐恢复。扫地机器人(科沃斯、石头科技)、投影仪(极米科技)、按摩仪(倍轻松)等改善型属性较强的消费品,以及北鼎等定位中高端的改善型厨小品牌,在后续消费回暖下弹性较大。
3.消费修复背景下的供应链弹性竞争力。疫后需求端存在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和供应链管理能力/弹性要求较高,且很多一线城市的工人在疫情期间回归家乡,短期需求快速提升会导致招工困难等问题。自动化程度高、具备较强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将重点受益。
对于各个产业链不同的弹性,东吴证券在8月的研报中指出,出行链(旅游、酒店)复苏弹性最强;其次是线下娱乐消费(餐饮、电影、医院);航空由于重资产投入及油价等成本扰动,报表修复可能较为缓慢;服装、医美、免税近两年恢复及发展程度较好,前期扰动多为暂时性地区疫情冲击,对应修复弹性弱化。
东海证券认为,随着政策预期优化,消费长线回暖不改,回暖趋势将从门店型消费行业逐步启动并进一步向上游传导。部分食品龙头、细分板块存在较为确定性向上机遇,且仍存较大预期差,继续看好零食、预制菜等确定性板块。
浙商证券分析称,随着20条发布出台,疫情优化大方向是确定的,伴随后续居民财富边际改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都相对低位),信心在特定时段有望逐步回归,可选品类预计也将迎来复苏,因此伴随着对未来消费场景恢复的预期/消费者信心恢复的预期,调整充分的可选消费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东方证券此前指出,疫情依然是扰动国内可选消费复苏的最大变量之一,随着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条措施的公布,各地开始调整优化防疫措施,政策导向对国内可选消费的回暖复苏预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增加人员流动的情况下,以美妆、医美为代表的社交属性消费有望受益,另一方面以运动服饰、中高端服饰品牌为代表的竞争格局较好的细分行业弹性也较大。未来能够保持所在行业市占率持续提升和业绩稳健增长的细分龙头仍有望获得超越大盘和行业的超额收益率。
西部证券研判,疫后复苏是2023年最强投资主线。该机构指出,经过2年多的估值与业绩双杀,食品饮料板块横向比较看处于历史较为底部区间,而从过往历史验证看,外部需求环境最差的时点普遍为食品饮料板块股价最低点。展望2023年,预计疫情防控及宏观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当前在底部区域建议坚定乐观,重视疫后复苏最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