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反通胀”点终于要来了?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这一指标或决定抗通胀的成败

2023-05-23 22:50:45
夏洛特
FX168主编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11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美联储前主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就业市场吃紧和工资上升开始对通胀产生更大影响,如果对工人的需求不能与劳动力更好地平衡,可能导致物价更快上升。

FX168财经报社(北美)讯 美联储前主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就业市场吃紧和工资上升开始对通胀产生更大影响,如果对工人的需求不能与劳动力更好地平衡,可能导致物价更快上升。

2006年至2014年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和2008年至2015年担任IMF首席经济学家的布兰查德表示,从2021年开始的通胀飙升主要是由能源市场以及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短缺引发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常紧张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开始对通胀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他们在周二(5月23日)由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不会自行下降。”“这部分通胀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劳动力市场过热,只有采取政策行动,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达到更好的平衡,才能扭转这部分通胀。”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在大幅提高利率,试图减缓经济增长,减少对商品和服务的总体需求。虽然决策者目前预计将在6月13-14日的政策会议上暂缓再次加息,但在等待即将公布的通胀和就业数据时,他们仍未表态。

这篇论文增加了一系列新的论点,这些论点来自两位在其政策制定期间见证了通胀普遍回落的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以及美联储的核心辩论之一:在持续降低通胀水平方面,更宽松的就业市场和更缓慢的工资增长需要发挥什么作用?目前的通胀水平仍处于高位,只是在缓慢改善。

劳动力市场疲软

一些美联储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认为,稳定的“反通胀”点可能即将到来,而这只取决于家庭和企业是否会花掉疫情时期的最后一笔现金。其他人,尤其是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则认为,工资涨幅几乎不能说明未来的物价上涨,而主要反映了过去的物价上涨。

亚特兰大联储的经济学家们则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表示,在新冠大流行的几年里,企业获得了巨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工资有通过企业利润率下降而不是价格上涨来增长的空间。

在上周五与伯南克共同出席美联储研究会议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似乎与这位前美联储领导人类似,他表示,降低通胀的大部分工作将不得不来自就业市场,因为就业市场仍保持着3.4%的失业率,职位空缺数量异常高,工资涨幅超过了物价涨幅。

鲍威尔说:“我认为,当2021年春季通胀首次飙升时,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并不是通胀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特征。”“相比之下,我确实认为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会成为未来通胀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他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即价格上涨最顽固的是服务业,因为“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高”。

至少在过去,如果美联储有意削弱就业、减缓工资增长,将意味着失业率上升。事实上,政策制定者预计,随着对抗通胀的斗争继续,失业率将会上升。

失业率上升的速度和幅度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外部经济学家估计,失业率将高达6%或7%,而美联储的政策制定者仍然希望出现更温和的混乱。

伯南克和布兰查德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表明明确立场,但他们表示,就业市场仍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职位空缺数量的减少而不是失业人数的上升来缓解。

通胀预期

然而,他们的研究指出,美联储官员在决定是耐心等待通胀放缓,还是进一步加息以迫使更快的调整,以确保高通胀不会根深蒂固时,可能面临一些风险。

伯南克和布兰查德估计,如果未来两年他们青睐的衡量劳动力市场松弛程度的指标——每个失业求职者的职位空缺数量——降至1以下至0.8左右,通胀可能会回到美联储2%的年度目标水平,这意味着更多的失业工人在竞争工作岗位,而不是空缺职位。

相比之下,如果在此期间该比率仅降至疫情前的1.2左右,那么以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将降至2.7%左右——仍然很高,但考虑到CPI与美联储更喜欢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之间的差异,两位作者表示,通胀率将“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

但“在我们的预测中,允许(该比率)保持在当前水平附近并不会降低通胀。事实上,由于长期通胀提高了长期通胀预期,导致通胀缓慢上升,”他们写道。

目前这一比率为1.6,低于去年约2的峰值。

伯南克和布兰查德总结道:“只有采取政策措施,使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达到更好的平衡,才能扭转源于劳动力市场过热的部分通胀。”“对于试图维持物价稳定的央行来说,劳动力市场平衡最终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1. 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来源为FX168财经。商业性转载需事先获得授权,请发邮件至:media@fx168group.com。
2. 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FX168财经立场。我们提供的交易数据及资讯等不构成投资建议和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go